人間通訊社

2025年11月25日 星期二
星雲大師全集
首頁 > 教育人文> 東禪寺新聞攝影營 培育影音弘法新力量

教育人文

字級

東禪寺新聞攝影營 培育影音弘法新力量

【人間社 心崇 馬來西亞仁嘉隆報導】 2025-11-09
為弘揚佛光山開山祖師星雲大師「真善美」理念,馬來西亞佛光山東禪寺於11月7日舉辦「2025人間衛視新聞營」,邀請人間衛視專題組組長陳郁凱授課,共有20位法師、職事與佛學院同學參與。課程融合新聞理論與影像實作,旨在培育以影音弘法的新生力量。

課程從「如何發現新聞」開展,以「幸福路與快樂路交叉口車禍」為例,說明廣播、電視、報紙與專題報導的不同功能。陳郁凱指出,傳播者需依媒體特性與受眾需求選擇最有效的傳遞方式,方能發揮媒體社會功能。

他強調,記者是「社會的瞭望者」,核心任務在保障公眾知情權,並以「真實性、均衡性、時效性」為新聞三大基石。真實不僅是資料準確,也須避免「局部真實、整體失真」。若報導僅呈現少數觀點,雖事實正確,仍失公允。

談及新聞價值,陳郁凱指出,報導應具「重要性、時效性、新鮮性、顯要性、接近性與生動性」。數位時代的新聞不僅要「新」,更要「考慮讀者需求」,才能引起共鳴。

課程亦涵蓋影像語言與拍攝技巧。陳郁凱講解「景別運用」與「運鏡手法」,如遠景交代環境、特寫傳達情感;水平搖鏡展現空間,垂直搖鏡製造張力;推拉鏡頭強調主題。他並說明多機位拍攝架構與「180度線原則」,避免畫面方向錯亂,建立專業影像思維。

學員亦進行實作拍攝,完成五段短片與分組採訪,體驗從構思到手機剪輯的全流程。學員陳麗瓊歡喜分享,「本次課程最大的實踐收穫,莫過於讓我們從過去「拿起手機就拍」的直覺式記錄,蛻變為懂得運用「鏡頭語言」進行思考和表達。我們學會了讓畫面自己說故事,這是一次從「看到」到「拍好」的質變。」

此次新聞營不僅強化學員媒體實作力,更深化對新聞倫理與社會責任的理解。未來,這群受訓義工將成為佛光山在馬來西亞的「訊息瞭望者」,以鏡頭捕捉善美,以文字弘揚佛法,為人間佛教的媒體弘法注入新力量。
12345678910第1 / 468頁
追蹤我們